古今共济,美丽中国我先行
——上海开放大学浦东南校2025年第四期弘道讲坛
学生办教师办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护绿水青山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为深入践行 “古今共济,美丽中国我先行” 理念,6月20日,学校在 208 会议室开展了世界环境日专题弘道讲坛。本期讲坛由学生办与教师办联合主办,以 “古今共济,美丽中国我先行” 为主题,通过多维度分享解读绿色发展的中国密码,带领师生从古代《周礼》时的生态智慧追溯至当代碳中和实践,在文明接力中感悟生态治理的东方智慧。
康晓奕老师着眼历史,追溯了二十世纪中叶,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的社会背景,并梳理了《人类环境宣言》的主要原则,提醒我们唯有在尊重主权和重拾社会良知与责任的框架下,人类才能在发展的狂潮中锻定文明共同生存的根基。
祝亚民老师立足于《礼记》中的东方智慧,以顺应四时、敬畏生灵的自然节律为主题,循着四季兴荣的周转起伏,带领大家细析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生态法典《月令》中的生态哲学。
金军慧老师聚焦于建国以来我国环保事业的三次跃迁——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颁布、以及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政策部署为具体枢纽,阶段性地展现了半个世纪内,中国对生态问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引领的华丽转身。
王东芳老师以地图实证为方法,讲述了坝林场三代人种五亿棵树的壮举,展现了中华民族保卫家园的决心。
唐静老师从世界环境日“土地修复与荒漠化防治”的主题出发,向大家展现了敦煌戈壁滩上的光伏板这一凝聚着“中国智慧”的“蓝色向日葵”。
徐国荣老师将大家的目光重新拉回我们最熟悉的上海,揭示了垃圾分类这一“生活新时尚”背后的生态密码。
武萱老师从政府、企业、公民参与这三大维度,为大家解读了“美丽中国我先行”这一环境日主题如何落地生根到全民实践的具体行动中。
邱育红老师提醒我们重视塑料污染这一全球性危机,鼓励大家从“三拒绝”:拒绝不可降解餐盒、拒绝含塑磨砂颗粒的化妆盒、拒绝过度包装出发,在日常生活中就对微塑料实现杜绝,以守望健康与生态的未来。
黄华老师从纸张使用、节能和低碳会议三大关键出发,鼓励大家将绿色办公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向全体教职工发出绿色办公倡议书,勉励大家携手并肩,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开大人的智慧与担当。
学校弘道讲坛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提升广大教师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2025年第四期弘道讲坛已顺利开展。当前,弘道讲坛已累计开展53期。今后,学校将继续以文明组室为单位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弘道讲坛活动。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弘扬劳动精神,共筑时代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