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弘道讲坛(3)教务办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至今已有三十余年。随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攀登高峰,铸就了伟大的航天精神。为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航天人身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航天精神,6月7日上午,学校在208会议室组织开展了以“感悟航天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弘道讲坛。本期弘道讲坛由教务办文明组室主办,储懿老师主持,组内其余8位老师以多样的形式向大家讲述了我国探索浩瀚宇宙背后的故事。
中国航天里的神话与浪漫
董琴国老师向大家科普了我国航天器名称的由来。从“嫦娥”奔月、“羲和”逐日,再到“祝融”探火,一个个带有浪漫色彩的航天器命名背后蕴含着中国古代对浩渺宇宙的向往。
周耀英老师向大家普及了嫦娥四号与地球通过“鹊桥(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地月传书”的技术原理,为现代科学增添了优美意境。此外,周老师还为大家介绍了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
黄建军老师向大家普及了行星探索计划“天问”这一命名的由来,彰显了从古至今我国对宇宙星际的探索与追问的精神。
《天问》节选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回顾
逐梦浩瀚太空,难忘探索之艰。张燕华老师以时间为线索,带大家简单回顾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历程,并播放了《中国载人航天30年》视频。
为帮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教务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特别的“火箭升空”现场演示。
航天精神内涵
九天揽月,筑梦苍穹。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张笑瑛老师简要介绍了我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组织研制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发展历程,并讲述了当时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
王娟老师讲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造一辈子“中国星”的故事。
邱艺舟老师先后介绍了新时代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并播放了《为什么月球如此重要?》的视频。
新时代弘扬航天精神
顾美红老师总结了新时代航天精神的重要作用。航天精神激励我们心怀梦想、奋勇拼搏。航天精神激励我们自立自强、创新进取。航天精神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实干兴邦。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以兴邦为己任,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负韶华,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各尽其责、各尽所能,苦干实干、赢得未来。
- 上一篇:献血,共享生命的礼物
- 下一篇:健康塑身强体魄 卫生净心明道德